分享好友 51头条首页 频道列表

块茎藤蔓,如何互输营养?

2023-10-31 14:213680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便于汲取更多阳光雨露,但块茎始终在根部,而藤蔓的扩张则让块茎更加粗壮——形象地描绘了“地瓜经济”形态。


  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了著名的“地瓜经济”理论,核心要义即“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浙江把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纳入全省“三个一号工程”之列,引来诸多目光。


  对外界而言,浙商众所周知,但鲜为人知的还有一支“浙农军”。据不完全统计,其规模近30万人,在省外承包土地约300万亩,产值约400亿元,相当于全省农业总产值的1/4。可以说,农民“走出去”发展,为化解浙江人多地少的瓶颈制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地瓜经济”的奥妙之处在于,“强藤蔓”方能“壮块茎”,两者间的营养互输很关键。最近,记者在丽水市缙云县采访发现,当地茭白、烧饼和麻鸭三个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如“藤蔓”与“块茎”般形成良性互动,小产业派生大产值,富民效应十分显著,对于发展山区农业经济颇具借鉴价值。


  


  带着模式勇闯天下


  这些年,缙云昊禾茭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斌很难着家,因为外头的基地越扩越大。利用海拔差和地域差,再配套冷库,基本可实现全年供应。8月中旬正是本地茭白的空档期,记者抵达合作社时,一车来自云南的高山茭白正抓紧卸货。


  千里之外的茭白田里,每天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王斌要张罗好采茭工。最高峰时有600多人,白天割茭白、晚上装袋,一天工资500元。如同“麦客”一样,他们随茭白依次成熟迁徙,数量多达万人。


  王斌主外,合作伙伴樊炜峰则主内。本地空间有限,种茭才500亩,无需多费心力,樊炜峰更多精力在市场。有着15年茭白经销史的他,清楚掌握哪个地区更爱何种茭白,周到安排对应产区。此外,合作社还负责收购新建镇1万多亩本地茭白。


  在王斌看来,缙云是至关重要的大后方。县里有着成熟链条,不仅输出整套技术,甚至还将专用的袖套、水鞋、镰刀等也悉数带出。更关键的是,政府出面与众多科研院所合作,选育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尤其是茭白专用肥的问世,这些对于他们在外更好发展十分重要。


  今年,两人又有新创举:在辽宁落地了一个育种基地,从那里育出的茭苗,成熟后个头特别大。试验了几年后,眼见技术稳定,方才加大推广力度,这一季的茭苗有望覆盖4000亩。其背后,就是缙云县政产学研用的高度协同。


  茭白是缙云最大的农业产业,本地6万多亩,县外却有8万多亩,从业人员3.5万余人。如今,当地已形成健全的集散网络,外头近一半产量拉回县里分销,派发至各地市场。因此,去年,尽管茭白一产产值为4.7亿元,带动全产业链产值却高达18亿元。


  相对而言,缙云另一富民产业——烧饼,从业者更像一支“蚂蚁雄兵”,只需一身技艺、一只烧饼桶,就能开办“夫妻摊”。为推动“烧饼师傅”更好走出去,县里久久为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吕樟金兄妹四人,皆为高级缙云烧饼师傅。经营得当,一年能“烤”百万元产值,这并非创业神话。针对技术培训,县里有机构、有基地,手把手传授非遗技艺;开办示范门店,又有1万到3万元不等的一次性补贴;若缺资金,还予贴息贷款。


  如今,缙云烧饼从业人员达到2.4万人,全国各地开出了699家示范点、8000多个草根摊位。像吕樟金所在的北山村,光“高级师傅”就有近百人。去年,烧饼产值突破了30亿元,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24年我国各类草种产量超过7万吨
12月26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草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土绿化和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食物

0评论2024-12-27302

常州新品种培育实现农牧渔产业全覆盖
冬至上午,暖阳高照。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基地内,一筐筐鲜活的大闸蟹经分拣、打包,就将踏上远销海外的旅程。

0评论2024-12-2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