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后,有识之士意识到农业是发展工商业的基础,是巩固国富民强的基础,因此,以农业为重点的新思潮逐渐兴起。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西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被翻译和引进。这些知识必须被大多数农民掌握,才能最终取得成效。因此,基层政府、士绅、农会和农业试验场不仅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将其付诸实践。他们通过创办不同形式的基层农业学校、发行农业书报、举办农业演讲等教育形式,将西方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到基层,使农民初步掌握了一些先进的农业知识,开启了人民的智慧。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各级各类新式农业学校相继成立。其中,一些学校明确了培养目标,即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并通过他们向农民传授西方农业科技知识。一些学校在业余时间教农民。例如,丰润县县长将当地的旧学校改造成新学校后,增加了农业科目,用通俗语言教授农民现代农业知识,并允许农民免费上课和传授蚕桑知识,以提高当地的蚕桑技术。
发行农业书报是农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将西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到广大农村。基层政府和农民协会可以购买农业图书,如“广东省钦州市农业支部购买的各类农业图书展,有兴趣的人可以随时加入协会浏览”;或者筛选农学报纸、农学丛书等农业图书的内容,挑出实用实用的现代农业知识,整理成通俗的农业科普资料,送到农村教给农民。
清末,由于西方农学的传入和“农业思想”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新农业教育的建立,基层农业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立新的农业学校、发行农业书报、发表农业演讲等一系列农业教育形式全面展开,促进了西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在基层的传播和推广。晚清采取了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来普及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