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黑土粮仓,端稳中国饭碗”。走进“黑士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农安基地,一行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10月29日,吉林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领导小组成员及代表到这里调研示范区建设情况,调研组主要成员由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甘建国、科技合作处处长侯鹏,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所长姜明,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处长刘彦佐、副处长于成龙,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刘刚,长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史凌冬等人组成;农安县副县长周德库、东北地理所副所长李秀军、长春示范区负责人梁爱珍研究员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农安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了秸秆还田技术的整地作业过程,包括秸秆覆盖还田条耕技术、秸秆覆盖还田带耕技术、秸秆覆混还田耕作技术及秸秆深翻还田技术。研究员梁爱珍和张晓平详细讲解了各项技术操作要点、优势不足以及重点攻关方向。示范区项目团队哈尔滨谷润公司也现场介绍了秸秆腐解菌剂的优点并现场进行了撒施。现场参会人员切身了解到各项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与示范区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研人员来到吉林隆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调研黑土地保护科技研发进展,该企业作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长春市示范区的主要合作伙伴全面参与了核心示范区建设和新型肥料研发工作。2022年,该企业投入上亿元专项经费,新增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田3000公顷,在东北地理所科研团队的指导下,部署了“梨树模式”系列技术试验、微生物制剂试验等田间试验。在新建成的4000平方米智能温室,调研人员参观了作物品种与减肥减药试验部署工作;在肥料研发展区,研究员于洪文向调研组汇报了基于农业有机固废资源化的黑土地力提升活性肥料研发与应用的研发合作内容;在黑土地展厅,姜明陪同调研人员先后参观了黑土保护展示推广中心、数字农业智能管控中心、数字农业展示运营中心、智慧农机服务中心以及黑土地科技创新实验室。
甘建国指出,通过本次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了黑土地保护技术应用方面的进展和现有技术难点,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踔厉奋发、毅勇前行,针对黑土地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研发真正更好用、能用、管用的黑土地保护技术和配套农业机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希望通过科技会战的实施,进一步强化科企合作的深度,以企业科技需求为导向,直接面向黑土地现代农业市场需求,高效实现新型肥料的示范与推广。
刘彦佐表示,农安示范建设工作的高效推进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希望科技会战相关科研机构与地方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组建更为紧密的合作模式,尝试打造黑土地保护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样板模式。
姜明表示希望通过长春示范区的集成示范筛选出具有区域适宜性的技术模式并推广应用,示范区科技攻关人员要深入企业、深入基层, 强化秸秆覆/混还田节肥增效模式的应用,推动示范区技术的集成与辐射推广。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一年多以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得了阶段性成果。“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针对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解析了黑土区主要侵蚀过程的临界地貌特征,构建了漫川漫岗黑土区土壤侵蚀量的估算模型,阐明了黑土有机质演变特征及积累机制;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禀赋与气候特征,构建了“梨树模式2.0”“龙江模式”“大安模式”和“大河湾模式”等区域适宜性的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技术模式。“梨树模式2.0”和“龙江模式”支撑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大安模式”实现了盐碱地高效改良与综合利用的结合,为吉林省“千亿斤粮食”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以大数据与智能装备为核心的“大河湾模式”创建了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高度融合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现代农业新范式。同时,“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建立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与感知系统,创建了“地理学+大数据+现代农业”的“黑土粮仓”全域定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