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156866234
 

大同市农技推广打出稳粮保供组合拳

   2022-12-05 山西新闻网3850
核心提示:“有机旱作农业新技术就是好,我今年种了20亩高粱,采用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新技术,一点没受旱情影响,产量比去年高不少。”大同

“有机旱作农业新技术就是好,我今年种了20亩高粱,采用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新技术,一点没受旱情影响,产量比去年高不少。”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村陈宗顺提起新技术的好处赞叹地说。近年来,大同市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展示和推广力度,加速推进信息化服务手段普及应用,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创新“链条式”技术服务体系。大同市积极搭建“产学研推用”融合平台,与9支省级产业专家团队合作,组建“省、市、县、村”四级技术包联体系;依托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和有机旱作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254名专家教授,创新院校专家服务地方联结机制;招募41名特聘农技人员,为农户提供精准产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配合全省产业技术体系,打造“科研试验+区域示范+农技推广+新型主体”推广模式。



推广“配套式”良法良技。大同市农业农村局遴选十大类46项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农业生产主推技术,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智慧农机、草食畜良种繁育、饲草科学应用等技术模式。全市主推技术到位率10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科技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进一步提升。



建设“标杆式”示范基地。打造26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开展新品种对比展示、先进技术试验示范和观摩实训,推行“农民下单、专家配菜、基地示范”模式,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集成熟化落地示范。目前,大同市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共试验示范新品种、主推品种153个,新技术、主推技术62项,辐射带动新型经营主体114个,组织培训观摩67场。



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遴选22个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技物结合、技术托管”服务模式,开设“田间学校”“门前课堂”进行良种良法良技试验示范,多渠道开展农技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共推广良种83个、良技46项、良机31类、培育示范主体1820个,辐射带动周边2.3万小农户增产增收。



与此同时,大同市还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开展农情采集、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活动,为农民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技术服务,提高农技推广信息化水平。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介绍,通过整合科研院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乡土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等力量,已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高效有序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51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51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