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粮食主产省,吉林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启动实施 " 千亿斤粮食 " 产能提升工程,深入落实 "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战略,做到多产粮、产好粮、保好粮,在切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走进梨树县小宽镇文忱农资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满院金灿灿的 " 粮垛子 ",理事长姜文忱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托管加流转的耕地 310 公顷,不仅全部采用 " 梨树模式 " 种植,还加入了当地新推出的生产单元建设,在种植技术和农机装备上进一步做了调整。
今年,在梨树县," 梨树模式 " 的推广面积达到 285 万亩,占全县玉米耕种面积的 89%,实现了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而在公主岭市志和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今年流转 80 多公顷玉米,其中 90% 都采取了秸秆深翻还田技术,合作社还新添置了两台大马力拖拉机,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为周边农户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售的托管服务,有效解决 " 谁来种田 " 的问题。
今年,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落实《关于夺取全年农业丰收的若干意见》,全力以赴保春耕。
今年,吉林省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启动实施 " 千亿斤粮食生产 " 工程。全省农业生产体系加速完善提升,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 3283 万亩,居全国第 1 位,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 4400 万亩,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 53%,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 个百分点,稳居全国前列,实现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农田统一灭鼠全覆盖,主要粮油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 100%。
今年,吉林省在 30 个产粮大县扶持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2 个,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重点推广大马力拖拉机和智能化农机具,全面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同时强化防灾减灾,提早制定各类预案,落实应急防范措施,为今年的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粮食产量高位走稳的同时,全省储粮工作也在不断提升," 地趴粮 " 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吉林省还积极鼓励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规模以上种粮大户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合作,实现从 " 存粮在家 " 到 " 存粮在库 ",计划到 2024 年底,在全省基本消除 " 地趴粮 ",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里多装吉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