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日益加快,各地因地制宜陆续出台了许多鼓励支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规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返乡创业。在他们中间,有的承包租赁土地发展规模种粮和蔬菜生产;有的从事畜牧家禽养殖业;有的开办农家乐、发展农村电商;有的开发乡村旅游、积极创办特色小微企业等。他们用满满的激情和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幸福之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着实令人欣慰。
但我们也要看到,返乡创业并非一帆风顺、一路凯歌。既有成功的实例,也有失败的典型。笔者在农村基层调研走访时,就发现有这样一个返乡创业失败的案例。该养殖户租赁了二亩集体耕地,投资数万元建起了六座大棚,饲养肉鸡和肉鹅。由于致富心切,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又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管理经验,结果遭遇疫病传染,鸡、鹅死亡将近一半,导致损失惨重,拉了一屁股饥荒。
由此可见,“新农人”返乡创业不仅需要一股火热激情、打拼劲头和奋斗毅力,更需要进行“头脑充电”,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自己、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实用本领,切实成为一名爱农业、懂技术、会管理,富有“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返乡创业“新农人”的技术培训工作。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可组织邀请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专家深入农村进行巡回讲授,普及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和技术。农村可开办“农民夜校”、举办“农业大讲堂”,开展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和传授,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广场放映农业知识技术影像。尤其是冬令时节,可利用线上和线下进行授课和辅导,让“新农人”和广大农民都精通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技术。“新农人”要拓宽视野,主动担当作为,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普及推广农业技术的指导员。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技术、新的市场营销理念、新的管理运行模式。这样,才能带领农民在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给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民族要复兴,乡村比振兴。但愿所有的返乡“新农人”,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干、崭露头角、绽放光华,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