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玉米处于“小喇叭口”期,极易遭遇干旱、高温、强降雨等气象灾害。图为农技人员进行田间指导。 薛城宣传部 供图
中新网济南7月14日电(记者 沙见龙)“当务之急要先排积水,等土壤表层有龟裂现象时再进行划锄,这样才能保证农作物根系正常呼吸。”山东临沂临沭县近日遭遇了一场今夏以来最强降雨,包片农业技术人员解学涛雨后赶到田间查看积水情况,为农户提供雨后农田管理指导。
为提高农技服务的及时性、便捷性,临沭县实行了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帮扶包片负责制,遴选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种植业管理、农药等方面的专家成立服务组,对全县9镇街划片帮扶。随着汛期来临,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查病查虫,及时发布防治预警信息,将管理技术送到农户手心里。
山东是中国农业大省,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日来,记者走访山东多地发现,同临沭县一样为农技专家划分“责任田”,切实将农业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已成为该省各地推广农业技术的常态。
“叶片上的是玉米蓟马,这个病虫害容易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中出现,要及时进行防治,同时浇水补墒。”这是在德州陵城区糜镇小官寨“吨半粮”核心区,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王书友查看玉米苗情时发现的新问题。每到农忙时节,在该区13个镇街都会看到农技专家为作物“把脉问诊”的身影。
据德州市陵城区政协副主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峰介绍,该区实行了农技专家包乡镇、农技人员包管区机制,每两名农技专家分包一个乡镇,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包管区。在农业生产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种粮大户等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宣讲惠农政策、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切实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