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61914215
 

赓续农耕文明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08-21 中工网1680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根本方法,提出了赓续农耕文明、促进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并进的新要求,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根本方法,提出了赓续农耕文明、促进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并进的新要求,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发掘农耕文明的文化底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农耕文明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从“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到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从孝亲近友、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到乡风文明建设;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从乡土之间“长出来”的古老农耕文明,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我们应当充分发掘农耕文明的文化底蕴,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深厚动力。

推动农耕文明守正创新。农耕文明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基因密码,失去农耕文明,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失去了底蕴和灵魂。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路上,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守正创新,夯基础、承历史,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将农耕文明中蕴含的优秀思想、精神品质、价值理念等提炼出来,继承好、发扬好。二要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立足乡村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禀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推出符合时代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农耕文化产品,让农耕文明继续焕发活力。三要注入新思想,赋能新精神。要把赓续农耕文明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任务结合起来,在遵循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发掘农耕文明中的优秀元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发挥农耕文明软实力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从我国国情、农情出发,以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为依托,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农耕文明的软实力作用,将农耕文明的文化底蕴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实现传统农业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有效融合,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将农耕文明的血脉基因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并将其重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村规民约,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助力。

探索农耕文明的现代价值。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农耕文明中的现代价值,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农产结合”。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农牧渔业生产、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发掘节令、歌谣、耕技等方面的风俗文化,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乡村体验、乡村文创等特色产业,实现农耕文明与现代产业的相互融合。二是“农商结合”。大力开发具有农耕文明特色的商业产品,将农耕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并借助市场活动充分传播,提升农耕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农耕文明与现代商业融合。三是“农数结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农耕文化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再现,创新农耕文明、农耕历史的打开方式,深入挖掘和展示农耕文明的精神价值,让凝结着农耕文明精神底蕴的文化遗存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性资源。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