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58269405
 

利辛:标准化养殖路上“牛劲”十足

   2023-08-30 亳州晚报2860
核心提示:利辛县地处黄淮平原,具有悠久的养牛历史,发展肉牛产业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养殖分散、规模小,一直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利辛

利辛县地处黄淮平原,具有悠久的养牛历史,发展肉牛产业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但养殖分散、规模小,一直处于初级阶段。

近年来,利辛县通过发展规模化养殖,推广标准化养牛模式,肉牛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养殖户不断增多,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秸秆变肉”工程的实施,利辛县肉牛产业开启一路狂“犇”。

养殖小镇让产业越来越“牛”

在利辛县城,经常能看到打着“郭楼”招牌的牛肉汤店。“郭楼”在哪里呢?为什么会受到商家的如此青睐呢?

“郭楼”指的是利辛县西潘楼镇郭楼村。走进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不时能看到一些养牛场。郭楼村是民族村,回族人口占多数。在郭楼村养牛户王中阔的记忆中,“郭楼村家家都养牛,少的一头,多的两三头。”郭楼村那时候养牛,一方面是做牛肉屠宰生意,另一方面是为了用牛耕地。

王中阔回忆说,曾经村里大部分人都靠屠宰肉牛为生,本村的牛不够用,他们就到周边乡镇甚至县市收购肉牛,这让郭楼村名气越来越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

但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包括郭楼村在内,养牛的人越来越少,“几年前,村里几乎没人再养牛,养牛专业村变得有名无实。”郭楼村村干部郭志勇说,原因是家庭散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利辛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王林兵介绍,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着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大力发展肉牛产业。

牛儿搬进了养殖小区“公寓”

2019年,在外干过很多工种的王中阔,选择回到郭楼村建设养牛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存栏量达到130头。

“我们村养牛规模在5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养殖场有37家,存栏量4000头,年出栏量5000头。”郭志勇说。在郭楼村的带动下,西潘楼镇养牛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全镇规模肉牛养殖场117家,现存栏23000余头,存栏15000余头黄牛,还形成了郭楼村、刘营村和马寨村这样的养牛专业村。

经过多年发展,利辛现有肉牛存栏5.3万头,畜牧业年总产值176亿元;肉牛规模养殖场118家,肉牛饲养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先后获评“安徽省畜牧业生产十强县”“安徽省畜牧富民十强县”。

利辛县肉牛办主任张晔表示,该县已形成以城北、中疃、望疃、阚疃、西潘楼、张村为中心的6个“黄牛养殖小镇”,推动全县肉牛养殖业快速发展。

不同于西潘楼镇的分散养殖模式,利辛县孙庙乡的肉牛养殖场集中在同一区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养殖小区。

走进位于养殖小区里的范东辉养殖场,一头头西门塔尔牛正欢快地进食饮水,范东辉忙着添料加水,心里美滋滋的。今年55岁的范东辉是脱贫户,在镇村帮扶和政策支持下,走上了肉牛养殖之路。

“过去我是在自家院子里养牛,由于场地不大,最多只能养十头,而且产生的牛粪不好处理,邻居们都嫌气味大。”范东辉说,2021年孙庙乡政府启动养殖小区建设,将全乡的养牛户集中在一起养牛,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分散养牛弊端多,最难处理的是粪便问题,群众投诉较多,为此,我们在全县首创建设养殖小区。”孙庙乡人大主席李力告诉记者,养殖小区利用孙庙社区150亩设施农业用地建设而成,政府投资六七十万元安装变压器,通电、通水、通路,完善了基础设施。

范东辉的牛舍占地120平方米左右,加上附属设施建设,共投资20多万元,可以容纳70多头肉牛。范东辉满意地说,不仅养殖规模扩大了,而且新建的堆粪坑解决了粪便无处堆放问题,现在终于可以放心养牛了。

养牛规模扩大了,范东辉的梦想也更大了,他想养更多的牛。“目前已是满栏状态,想要养更多的牛,只能建新的牛舍。”范东辉说。

为解决养牛户扩产需求,孙庙乡计划利用100万元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资金在养殖小区再建4栋标准化牛舍和一座废污处理车间。“目前项目正在招标,预计10月份启动建设。”李力说,项目建成后,将租给养牛户使用。

“一栋牛舍每年租金只要一万五千块钱,比我们自己建设划算得多,而且标准更高,设施更齐全。”范东辉期待地说,希望新的牛舍早点建成,他们就可以早日扩大养殖规模了。

让范东辉更兴奋的是,利辛县今年启动的“秸秆变肉”工程,像他这样的养殖户可以享受多项政策红利。

“秸秆变肉”工程的一项政策是实施“政银担保”联动,支持银行开展“活体贷”业务,每头牛可贷款金额提高至保险额度的90%,即0.9万元,其贷款利息由财政给予50%补贴。“银行给我授信50万元贷款,利息只有2厘多,真的太划算了。”范东辉说。

目前,养殖小区共有标准化牛舍20栋,入驻养殖户8家,存栏肉牛850头。孙庙社区驻村工作队队长李昆说,养殖小区实现了养殖户抱团发展,达到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生态环保的效果。

“明年,我们准备再选址建设一个占地120亩的养殖小区,让更多的养殖户享受到集中养殖的好处。”李力表示。

“云平台”助力标准化养牛路

“一家养百牛,百家百养法。”“肉牛养殖不同于其他养殖,标准化程度不高,但利辛县要想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必须走标准化养殖的道路,可以说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伟表示。

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利辛县望疃镇,以肉牛养殖为主营业务,目前正在建设占地330多亩的全新牛场,总投资7000多万元、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走进肉牛养殖场房,宽敞明亮的牛舍里,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不时发出浑厚的“哞哞”声。

蒋伟介绍,这是公司的2.0版牛舍,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温湿度。每头牛都贴有耳标,详细记录入场、生长等情况。技术人员定期对不同批次的肉牛进行抽检,根据体重、生长速度等变化情况,科学制定营养配方。

在该公司视频监控室,所有生产车间一目了然,可以随时掌握生产经营异常情况,以便及时应对。这只是“徽牛云”平台应用场景之一。

“使用‘徽牛云’平台养牛,省时省力又省心。”该公司董事长高亚成告诉记者,“徽牛云”平台是由利辛县政府、欣浩翔公司牵头,与安徽工业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发的肉牛养殖信息化数智平台。该平台集供应链管理、营养与饲喂管理、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以及生物资产监管、成本核算管理等功能于一体。

“通过‘徽牛云’平台,为生产管理全程提供精准、及时、高效的经营数据和预警分析报告,预计每出栏1头牛可节约生产成本100元。如果养殖1万头牛,就可节省100万元。”高亚成说。

“科技赋能传统养殖产业,标准化养殖路子更宽广。”高亚成表示,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实现1万头出栏、3万头存栏;到2024年,实现食品加工、预制菜及供应链产值5亿元以上的目标。

根据利辛县“秸秆变肉”工程计划,将积极推进“双30”工程,即力争3至5年内实现粮食产量30亿斤、肉牛出栏30万头。“要想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必须走标准化养殖之路。”王林兵表示。

“徽牛云”平台是利辛县实施“秸秆变肉”工程以来,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的工作举措之一。该县还建立了肉牛商学院,签约安徽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等国内知名专家,组建肉牛产业发展科技指导团队。

截至目前,利辛肉牛商学院已开课8期,惠及肉牛养殖企业12家、大户200户,通过强化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