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57254583
 

高效、生态、环保——农业转型发展的晋宁实践

   2021-04-25 腾讯网5250
核心提示: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晋宁区还不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研究,为庄稼配备“营养套餐”,做到科学配肥,精准施肥。“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42.29万亩次,推广精制有机肥料施用4240吨,示范面积1.6万亩,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新肥料的使用,有效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2274.3吨。同时,据初步统计,晋宁区16万亩耕地中,农灌水循环利用覆盖面积达到12.8万亩,水循环率达77.2%,农业面源污染和水资源浪费得到极大控制,农业发展更加生态环保,农业产业发展效果更加明显,群众收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

       晋宁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晋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全国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来自云南;云南出口的每10枝鲜花中,有7枝来自晋宁”……近年来,晋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把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富民工程来抓,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全区高原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全球温带花卉最佳产地,中国鲜切花生产的重要产地,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

位于滇池南岸的晋宁,深受滇池滋养,对滇池保护和生态环保有着“执念”。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调整结构兴产业,农民增收奔小康,突出特色树品牌,提高质量促效益”的方针,逐步采取高效、节能、环保的花卉栽培模式,花卉产业迅猛发展。花卉产业于2019年8月27日被省人民政府正式列为云南省首批“一县一业”示范县。

近年来,晋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高标准设施建设,采用无土基质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等绿色技术,在农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为建设绿色、生态、环保的高品质农业持续助力。

生态优先

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这个春天,晋城镇沙堤村的千亩油菜花海成为昆明人朋友圈的“网红景点”,无数人到此拍照“打卡”,分享一波又一波“美丽记忆”。

“我们今年把2502亩土地全部流转过来,种植了油菜花,为乡村农旅赋能。”沙堤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坤明说,2018年,沙堤村开始拆除大棚,回归传统农业,用生态农业理念建设美丽乡村,“在保护好滇池的同时,也探索出一条具有沙堤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沙堤村拆除大棚发展传统农业,是晋宁区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体现之一。近年来,当地通过制定并落实《晋宁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重点流域规模化畜养殖整治专项攻坚战工作方案》《晋宁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重点流域规模化畜养殖整治专项攻坚战任务分解工作方案》《晋宁区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等,不断细化分解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深入推动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解决。

目前,晋宁已投资1513万元实施了万亩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控制工程,其中,完成了10000亩土地减污种植技术推广。经测算,项目区氮肥施用量减少30%—50%,磷肥施用量减少40%—60%,每年可减少化肥施用量43.3吨。蔬菜每亩可减少化肥用量39千克。每亩减少灌溉成本14.9元,每亩增加收入190—240元。

工程措施是农业提质增效和控制面源污染的最佳选择之一。为此,晋宁区正大力建设高标准设施工程。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晋宁区的高标准设施栽培面积应用“水肥一体化”和灌溉水循环利用技术累计达到7000亩。其中,花卉龙头企业的发展尤为明显,如张良花卉合作社、米花园艺、云天化集团公司、永茗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等已创建了高标准绿色生产集成示范基地,在晋宁区产业结构升级中起到了较好的先锋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高地和标杆。

环保先行

绿色生产技术赋能农业品质

“红蜘蛛”是玫瑰鲜切花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它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花,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焦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现象,这让玫瑰种植户们头疼。

“如果不施足农药,虫害难以控制;如果施用大量农药,土壤、水源乃至整个植株都会成为受害者。”为了防治“红蜘蛛”,其天然克星“捕食螨”被晋宁区农业人员放到了基质上,通过“一物降一物”的生物防治方式有效控制“红蜘蛛”的危害。

统计数据显示,晋宁区已推广应用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3.5万亩。晋宁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既达到了防治效果,又节省了成本,更增加了收入。当季菜、花减少农药施用2至5次,杀虫剂减少施用量31.5%,防虫效果达80%以上,同时,每亩土地降低成本30—100元。

在昆阳街道的张良花卉合作社里,一排排玫瑰含苞待放。仔细一看,玫瑰的植株并不是直接栽种在土壤里,而是被人为架空在种植槽里,用的是椰糠等种植基质。“使用科学配比基质种植的鲜切花不仅可以保证苗木的茁壮成长、花开得更好,而且鲜切花植株不直接种植在当地土壤里,农药、肥料的施用也不直接作用于当地土壤,有效保护了土壤不受板结。”据合作社负责人张良介绍,如果利用得当,这种基质可以反复使用7—10年。

在基质种植槽下,水肥管道铺设在花株之间,采取滴管、渗灌等方式,有效提高氮、磷的渗透,这种精准化水肥一体化技术,极大地提高施肥的精准度,在节约肥料50%左右的基础上,回收了植株吸收不了的肥料,循环利用。经过测算,这个技术的层层过滤下,水肥的流失比例可以忽略不计。晋宁区蔬菜花服务站站长王家德说:“通过‘高标准绿色无土种植’工程项目的实施,构建片区水体循环系统,以总量为目标控制面源污染输出量,形成大面积连片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区,农田面源污染输出率降低30%以上,减少氮磷肥施用也在30%左右。”

生物防治和基质栽培等绿色技术是晋宁区农业发展坚持生态绿色环保理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晋宁区通过农民田间管理(IPM)学校,对农户进行系统的减肥减药培训、指导,改变了农户的种植习惯,减少了农户农药、肥料施用量。“十三五”期间,完成IPM绿色植保示范村9个,综合病虫害防治技术示范9800亩,辐射推广技术7.7万亩。

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晋宁区还不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研究,为庄稼配备“营养套餐”,做到科学配肥,精准施肥。“十三五”期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面积42.29万亩次,推广精制有机肥料施用4240吨,示范面积1.6万亩,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新肥料的使用,有效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2274.3吨。同时,据初步统计,晋宁区16万亩耕地中,农灌水循环利用覆盖面积达到12.8万亩,水循环率达77.2%,农业面源污染和水资源浪费得到极大控制,农业发展更加生态环保,农业产业发展效果更加明显,群众收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联盟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联盟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供应(产品)发布流程  |  交易规则  |  注册流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9063440号-2